為什么說文昌祥紡織是不一樣的蘇州牛津布廠家呢?因為蘇州文昌祥紡織坐落與美麗的浦江源頭—七都鎮廟港!
“太湖美,太湖美,美就美在太湖水……”一曲優美動聽、百聽不厭的旋律,曾吸引無數人對太湖的向往,古往今來的文人墨客對太湖的描繪也留下了無數美麗的篇章。
太湖七十二峰三萬六千頃,煙波浩渺風光秀麗。在太湖東南岸的吳江市七都鎮,以“湖蟹故里”“光電纜之都”而享譽海內外。在七都鎮的東大門(太浦閘村),矗立著一座宏偉的水利建筑——太浦河節制閘,太浦閘的南側又緊連著一座漂亮的翻水閘,兩個現代化建筑呈現一字形狀,中間還鑲嵌了一個人工半島,整個形象十分美麗,氣派壯觀。而在太浦閘和翻水閘的西側又新建了一座跨河大橋,使太湖的東南岸邊打造了“三橋一島”這一獨特的水利風景,而這“三橋一島”正處于太浦河的太湖入口處,如果把“太浦河——黃浦江”比作一條蛟龍的話,那這“三橋一島”是一個龍頭,這龍頭恰恰正好是黃浦江的活水源頭。而蘇州牛津布廠家-文昌祥紡織就在這里!
在江、浙、滬三地交界區域的版圖上,從太湖到上海自西向東直通東海有一條形似蛟龍的河流,這條長長的河流,西端是太浦河,東端是黃浦江。正是這條河把太湖之水從吳江市七都鎮的太浦河閘流經太浦河、西泖河、黃浦江而入東海。
在過去的半個多世紀里,為了上海,為了黃浦江的水,國家領導人和水利專家們不知作了多少次的調研論證,一而再、再而三在太浦閘這一源頭上想辦法,真可謂動足了腦筋。正是有了太浦河和太浦閘,上海、黃浦江才有今天這般壯觀美麗而和諧的詩情畫卷。
七都——上海,太浦河——黃浦江,源頭與源尾不僅是七都與上海的一水聯姻,更是一條文化的紐帶,一衣帶水一脈相連,是緣更是情。
七都鎮位于吳江市的西南端,地處江、浙、滬兩省一市交會的金三角地區,古有“吳頭越尾”之稱。南臨滬蘇浙高速、318國道,西接蘇震桃一級公路,中有230省道橫貫全鎮,七都鎮已納入臨滬一小時經濟圈。